当前位置:古文学馆 >民间故事 > 正文

风流乞丐讨饭国舅

2021-07-15 11:41:45 37

今天我要说的这个乞丐,虽比不上苏乞儿、乔峰、洪七公,不过,在乞丐里,却也算得上是个难得的怪才。

故事发生在明朝正德年间,山东就有这么个专做好事的年轻乞丐,讨饭讨到哪个穷人家里,要是他家有什么困难,他会倒过来把自己讨饭袋的钱全都送给人家。谁受了欺凌,他就是挨顿打,也要去打个抱不平。

所到之处,都是焦点,一路之上,哼着小曲,手舞足蹈,自得其乐,自称“小神丐”,居然还做了个招牌,随时拿在手里,招摇过市,犹如算命先生,很是有趣。

都说“小神丐”仗义行乞出了名,一路之上,人人都敬佩他的侠义心肠,谁都乐意施舍,所以小日子倒也过得自在。

谁知后来他讨饭讨到山西太原,却吃足了苦头,那里的人一见他是“小神丐”,都不约而同的对他瞪白眼,吐口水,宁可把残汤剩饭倒给狗吃,也不肯施舍给他。原来“小神丐”一出名,竟然惹得同行眼红,有一个乞丐心生一计,来了个“冒牌货”抢在他前头,打着他的招牌到太原城里讨饭。

太原城里没人见过真正的“小神丐”,全上当了,纷纷拿出钱物来打济这个骗子,这骗子很是缺德,临走时居然还大言不惭的吹上几句,说是我“小神丐”人穷志不穷,好马不吃回头草,讨饭只讨一次,今生今世,不会第二次来太原了。今后假如有人冒充我的名头来讨饭,你们千万别理他。好一招釜底抽薪,把这位正宗的“小神丐”给坑惨了,太原人不认识他,竟所有人都把他当成骗子啦,来了个“联合行动”。一连三天,他没有讨到一顿饭吃,还挨了不少臭骂,饿得他饥肠寸断,精疲力尽。

这一天,实在支撑不住,晕倒在一座破庙里。有个当地“化缘头”,平常巴不得死个把乞丐,他也好借此理由到各家各户去募集钱财,说是做好事,掩埋死人,其实是想捞点外快。今天见“小神丐”奄奄一息,还没等他断气,就兴冲冲的到各家募钱去了。

有个名妓李思思,正在家中和一个嫖客下棋,“化缘头”便进去募钱。李思思便问:“那乞丐是哪里人?叫啥名字?”“化缘头”说:“听说是山东来的,名叫小神丐,李思思一听,竟大吃一惊,忙放下手中的棋,非要出去看看不可,那嫖客感到莫名其妙,说:“死一个乞丐有什么大惊小怪的,也值得你去看他?”李思思含泪说出一番缘故来,果然感人肺腑,连那嫖客也连连点头称赞。

原来李思思也是山东人,十三四岁时家里穷困潦倒,娘死了三天,连棺材都买不起,正好“小神丐”上她家讨饭,见此情景,居然把讨饭积攒下来的一包碎银子全都送给了她爹,让他去买口棺材来办丧事,一晃几年过去了,李思思一直记在心上。如今听说恩人饿死在破庙之中,忍不住流下泪来,要去看他一面。那嫖客一听,当即说:“当年他替你娘买了口棺材,如今就让我替你还他一口棺材吧,我们再好好安葬他,也就对得起他了。”说摆,取出银子交给“化缘头”,让他去操办。

李思思还是不放心,亲自赶到庙中,谁知仔细一看,“小神丐”居然还没死,李思思讨来些热汤,灌了几口,居然慢慢地苏醒过来了。

就这样,“小神丐”在李思思家住了几天,却总觉得住不惯,心想:这位义妹的一片好意,实在让人感动,不过她毕竟是个做妓女的,我靠他过日子,也不像话。我一乞丐,一个人走南闯北,逍遥自在惯了。所以找了个借口,一定要出门去。

那嫖客这几天也一直住在李思思家,对“小神丐”倒是蛮不错的,见他执意要走,就拿出一只大元宝来送给他,说到:“做叫花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,我送你五十两银子,你还是丢掉讨饭棍,去做个小本生意吧。”“小神丐”再三推辞,拗不过他一番好意,只好收下。李思思也脱下手上的玉手镯,送给了他,说道:“大哥,一个人出门在外,千万遇事谨慎。”“小神丐”遇到这两个好人,也忍不住热泪盈眶,千恩万谢,告别出门,又到处乞讨去了。

“小神丐”从来没做过小生意,不知道做哪一行好,想四处看看,掂量掂量,所以一直就把银子揣在怀里。后来,离开太原,来到北京高阳县一带行乞。一路之上,他牢记义妹的话,遇事谨慎,一直平安无事。

这天,“小神丐”在街上讨饭,看见一个中年妇女,哭哭啼啼,痛不欲生,一问之下,原来又是一件听了让人气炸的不平事,这妇女姓王,丈夫早死,独养女儿翠花,芳龄十六,长得漂亮,街坊上几个地痞流氓常来纠缠,王氏没办法,正在走投无路时,有个老爷宋员外假惺惺的来帮她,说:“只要写一张卖身契,假说翠花也卖给他,那些流氓就不敢乱来了。”王氏上了当,果真写了卖身契。谁知宋员外翻脸不认人,竟说是真的卖给他了,要让翠花做小老婆,翠花不肯,就天天打她。

王氏上门要人,宋员外说:“卖身契上写明三十两银子,如今来赎,加上利息,起码六十两。拿不出,翠花就是我的。”卖身契白纸黑字,还有王氏的手印盖在上面,这可如何是好?上官府告状也没用。

“小神丐”知道后,顿时一腔热血涌上心头,早把李思思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,他对王氏说:“我这里有五十两银子。”接着又把李思思给她的手镯也掏了出来,对王氏说:“足够六十两了,拿去吧,先把翠花赎出来再说吧。”

王氏对“小神丐”千恩万谢,可谁知道王氏拿了银子手镯去赎人,却又惹出了祸端来。宋员外接过元宝,心中起疑:一个讨饭的会有这么大的元宝?仔细一看,元宝上居然刻着字,正是高阳县送往北京去的皇粮银子,忽然想起半年前发生的一桩案子,高阳县护送进京的皇粮银子被抢一案,至今还没破案呢。于是,宋员外一声狞笑,然后把“小神丐”和王氏送进了县衙。

知县一看,果然不错,就派出捕快把“小神丐”和王氏都抓了起来,严刑逼供,非要“小神丐”供出同伙不可。

“小神丐”心想:我一个乞丐,平白无故拿出一个大元宝、一只玉手镯来,也难怪人家起疑心,这下可糟了。不过,要是说出李思思和那个嫖客的事来,倒也不妥,他们好心帮我,却被牵连进一桩案子,岂不害了他们,这可不行。所以“小神丐”对此一口承担下来,说是一人打劫,没有同伙,要杀要剐随你们好了。

高阳知县当然不相信,一面将“小神丐”关进大牢,一面又在各处贴出告示,说大盗“小神丐”已被缉拿归案,若有发现他的同伙,务必立即上报。谁要窝藏罪犯。严惩不贷。

告示贴出一个月,不见有人来报告。这天,“小神丐”正在牢里吃饭,突然来了个差人,把他押了出去,说是要送往京城,由皇帝老子亲自审问。一起押去的,有王氏和王氏的女儿翠花,这倒不奇怪,奇怪的是怎么连高阳知县和那宋员外也带上脚镣手铐,和他们一同上路呢?

到了京城,果然是皇帝亲自审案,从知县开始,一个一个审过去,最后审到“小神丐”。皇帝问他:“你这元宝和手镯到底是不是半路上抢来的?今天总该说实话了吧?”“小神丐”想:皇帝亲审,自己不敢说谎,就一五一十的把当初在太原城里遇见李思思和嫖客的事全说了出来。皇帝说:“如此说来,你没有抢劫,当初你为什么不供出那个嫖客来呢?”“小神丐”说:“那嫖客生的方面大耳,一副福相,不像是强盗。就算是他抢劫,他也是一片好心才送我元宝的,我怎么可以恩将仇报,把他牵扯进去呢?”

说到这里,皇帝不觉连连点头,心想:“小神丐”果然名不虚传,他为了怕连累别人,竟宁可担了个强盗的罪名,差一点冤死刀下。想到这里,就故意说:“你讲那人一副福相,不知他与寡人的相貌相比,哪一个有福相些?赐你抬头,相一相看。”

“小神丐”抬头仔细一看,不觉吓了一跳,咦,这皇帝不就是上次在太原见到的嫖客吗?

原来坐在金銮殿上的正是正德皇帝,他到山西微服私访,看中了名妓李思思,后来又送“小神丐”一只大元宝,“小神丐”走后,他担心这个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元宝,说不定会给“小神丐”惹出麻烦,所以派人跟踪,果然发现了这桩冤案,就把有关人犯都押进京城面审。

案情大白,高阳知县草菅人命,贪赃枉法,宋员外横行霸道,欺炸百姓,都被判了刑。“小神丐”无罪释放,皇帝要封他做官,他吓得双手乱摇,连声说使不得。后来,皇帝说:“你的义妹李思思已经随寡人入宫封为贵妃,你就是堂堂国舅爷,这是推不掉的。寡人赐你一栋住宅,你也去享享福,还有那个翠花,吃了不少苦头,全靠你救了她,寡人看她长的不错,就配你做夫妻吧,寡人来做媒,好好热闹一番。”说摆,就叫他们俩人在金銮殿上拜起堂来。

谁知“小神丐”做了皇亲国戚,刚开始倒是乐不可言,可时间一长,却又觉得规矩太多,处处不舒服,竟又一个人悄悄溜出去做乞丐了。从此之后,京城内外就传开了,这个风流乞丐讨饭国舅的故事。

标签:善恶因果

热门阅读